通知公告 更多+ 
  互动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干部工作

一幅彰显忠诚担当作为的时代画卷


来源:未知 时间:1540347089 浏览:11191次

   作者: 雷登攀     来源:运城日报
 
   这是让人心潮起伏的新时代,这是催人奋发向前的新时代。
 
   近年来,特别是2017年5月以来,市委带领全市党员干部群众,以“改革抢先机,发展站前列,各项工作创一流”为总要求,以“走进新时代,建设大运城”为总抓手,在努力实现党内政治生态持久的风清气正、经济转型发展持久的强劲态势上下功夫、见实效,各项事业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新成效。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全市组织系统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省委组织部的正确指导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党的组织路线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主业实干担当,严治吏强队伍,重基层夯根基,育人才聚贤能,转作风树形象,为大运城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补钙提神 坚定理想信念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全市组织系统把牵头开展一系列党内教育活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强化党性淬炼,筑牢信仰之基。组织全市各级党组织接续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深入开展“四大讲、四增强”,组织主题宣讲4000多场次,覆盖党员群众50多万人次。创新开展“河东儿女学‘习语’,看齐紧跟见行动”系列活动,有效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维护核心、见诸行动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大力开展“普通党员进党校”活动,全市9.3万余名普通党员走进市县两级党校,接受党的理论和党性教育。全面开展“戴党徽、亮身份、作表率”活动,党员在重大场合佩戴党徽已成为常态,党员的归属感、荣誉感进一步增强,党的意识进一步强化。
 
   ——突出政治训练,树牢思想之基。精心举办“市管县处级领导干部党的十九大精神轮训班”,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班,组织1.8万名干部参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络专题学习班”。全力打造“运城市干部理论教育讲座”,极大提升了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和综合素质。大力实施农村基层干部素质能力提升“万人计划”,通过对全市3173个农村的近万名“两委”主干进行全封闭、全脱产的政治专题培训,有效解决了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弱化、干部思想政治建设虚化等问题。
 
   ——开展专业培训,打牢能力之基。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后,及时举办新任职县处级领导干部精准化培训班,全面增强新任职领导干部执政本领和履职能力。组织全市年度考核“优秀”等次单位的县处级干部赴香港、澳门学习培训,开阔视野、增长才干。针对干部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先后与相关市直单位联合举办402个专题培训班,培训3万余人次,各级干部“善为”“会为”的能力有效提升,担当作为的底气和勇气极大增强。
 
   知之愈深、信之愈笃、行之愈实。通过持续不断加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和能力建设,全市党员干部的党性、能力、作风得到了一次次浸润洗礼,更加坚定了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的信心决心,更加凝聚起建设大运城的强大力量。
 
   选贤任能 锻造干部队伍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全市组织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选人用人重要思想,认真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突出政治标准,坚持事业为上,突出人岗相适,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探索建立“五看”选拔识别干部机制。落实市委“五看”选任干部思路和“四个坚决不能用”要求,坚持经常性、近距离、有原则地接触干部,分期分批对13个县(市、区)和145家市管单位进行了以“两分析一掌握”为主要内容的领导班子建设专题调研,真正做到了心中有数、手中有人。改进推荐考察方式,加强综合分析研判,全面推行了先谈话推荐后会议推荐,根据推荐结果和干部一贯表现、人岗相适等情况,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考察干部,真正做到了选准用好干部。
 
   ——鲜明树立选人用人“五个导向”。突出政治导向。把是否对党忠诚、树牢“四个意识”作为干部选任的首要标尺,全面推行在初始提名环节由党委(党组)出具书面《政治鉴定》的制度办法,落实“双签字”举措,对政治上不合格的“一票否决”。突出实干导向。坚持凭实绩用干部,一大批长期默默无闻、踏实认真负责、作出重要贡献的干部赢得了个人事业发展进步的新机遇。突出事业导向。 (下转第三版)
 
   一幅彰显忠诚担当作为的时代画卷
 
   坚持事业为上,注重以事择人,选拔了26名长期在公安战线工作、经验丰富、业绩突出的县级公安局政委和交警队长,做到了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突出基层导向。2016年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乡镇党委书记和县直单位正职占新提拔县(市、区)处级干部的82%;12名受省委组织部表彰的优秀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得到提拔重用;提拔使用143名优秀农村第一书记,占全市第一书记总数的8.7%。突出潜力导向。重点实施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千人计划”,坚持集中性选拔和常态化配备相结合,年轻干部数量明显增加、结构渐趋合理、活力显著增强。同时,落实市委“四个特别”要求,举办年轻干部素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让年轻干部“敢干”有底气。
 
   ——全面落实“四个坚决不能用”要求。坚持“先立规矩后选人”,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从严管理干部的若干意见》《市管干部动议酝酿任免议事规则》等一系列制度规定,全面规范干部选任程序。扎实稳妥实施“三个一批”,甄别处理干部282人,调整退出干部36人。坚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严格执行“凡提四必”,改进“六查”手段,前移审核关口,动议即审、该核早核,把有问题的干部拒之门外。大力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畅通“12380”举报平台,严肃查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违规违纪行为,倒逼干部选任工作规范有序。
 
   旗帜鲜明的用人导向,持续净化了政治生态,选出了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配出了结构优功能强的好班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靶向施策 激发干事热情
 
   担当成就事业,作为铸就梦想。全市组织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的重要指示,打好正向激励、靶向监管、反向问责“组合拳”,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在河东大地蔚然成风。
 
    ——聚焦日常经常,从严抓实管理监督。注重日常、抓早抓小,先后提醒谈话580人、函询212人、诫勉171人,对86名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让干部切实感到组织就在身边、监督就在眼前。严格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查核,查核领导干部1929人次,给予诫勉以上处分85人。开展超职数配备干部、“吃空饷”“裸官”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规范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因私出国(境)行为。
 
   ——构建考核体系,激励引导担当作为。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风向标”“助力器”的作用,在全省首家将党建工作单列进行专项考核,对党建专项考核“一般”等次的县(市、区)和市直单位实行“一票否优”,并对党委(党组)书记进行约谈,推动全市上下形成大抓党建的良好氛围。构建了以重点工作承诺制、重大事项报告制、末位分析解剖制和市管正职领导干部履职情况多角度监督管理考核测评办法为主的“3+1”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起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主流媒体纷纷在重要版面和栏目作了典型报道。
 
   ——健全制度机制,优化干事创业环境。制定《运城市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实施办法(试行)》《运城市支持干部改革创新合理容错实施办法(试行)》“两个办法”,切实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制定《运城市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办法(试行)》,初步构建了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机制。制定《运城市干部谈心谈话实施办法(试行)》,有针对性地对干部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及时为干部排忧解难。全面完成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工作,6041名基层公务员晋升了职级,充分调动和发挥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
 
   春华秋实,夏炽冬雪。一系列从严治吏的实招数、真行动,一系列正向激励的实举措、新机制,全市政治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干事创业导向日益鲜明。
 
   强基固本 建强战斗堡垒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全市组织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党的建设“两个走在前”目标要求,始终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三基建设”全力推进。印发《运城市加强“三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每年实施十大专项行动。建立了“一月一分析、两月一督查和六制抓落实”工作机制。2017年,全市投入“三基建设”资金4.5亿元,今年预计将达到5亿元,基层组织全面强化,基础工作全部达标,基本能力明显提升。在省委“三基办”2017年对各市工作情况综合评定建议中,我市被评定为“好”等次。2018年全省“三基建设”座谈会上,我市作为唯一市级代表作了典型发言。
 
   ——各领域党建全面夯实。针对农村、城市等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分类施策,靶向用力,夯实党在各领域的执政基础。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特别是在2017年换届中,大力实施“凤还巢”计划,2809名优秀外出务工人员进入村“两委”班子,占村干部总数的14.3%,一批党性强、有思路、能担当、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选进村“两委”班子。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在全省率先召开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积极推进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试点建设,实施社区办公活动场所提升计划,常态化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活动,探索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新路径。持续开展“两个责任”落实不力、基层党组织不按期换届选举等“六个集中整治”,切实解决机关党建“灯下黑”问题。积极打造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龙虎品牌”,推动“两新”组织党建覆盖,全市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到92.05%和80.92%。
 
   ——党员队伍从严管理。抓住“优化结构”“严格程序”两个关键,严把发展党员质量关,2014年以来累计发展党员14954名。强化党员学习教育培训,积极指导稷山县开办“村官讲习所”,构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新体系,经验做法被中组部选入2015年教学案例。进一步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服务和管理,在市域外建立外出务工党员驻地党支部26个。
 
   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一项项固本强基的新举措频频发力,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充分彰显,基层战斗堡垒不断夯实筑牢。
 
   筑巢搭台 广聚天下英才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全市组织系统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招才引智环境,大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浓厚氛围。
 
   ——加强顶层设计,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运城市“十三五”人才强市发展规划》《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人才政策,初步建成了科学完善,规范健全、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管理体系,有效激活了全市人才创新创造原动力。
 
   ——全面夯实根基,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大力推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引育工程、新兴产业领军人才引育工程、高技能人才开发工程、优秀企业家培育工程、现代农业人才开发工程等12项人才引育开发工程。采取柔性引进和全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先后组织实施了在外务工人员关心关爱计划(“凤还巢”计划)、博士生服务团课题调研、在校大学生见习锻炼、晋商晋才回乡创新创业、引进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等,大力开展人才新政宣传,引进高层次人才422名。其中,全职引进博士生研究生26名,其他急需紧缺和高技能人才201名,柔性引进区域外高层次人才195名。
 
   ——优化贴心服务,营造创新创业沃土。持续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人才工作,不定期召开座谈会,共解答专家人才问题46条;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网格模式,组织开展全市人才信息数据采集,校核收录8795名各类人才信息;坚持每年在春节、中秋等重要节日组织党员领导干部走访看望人才;采取发送公开慰问信的方式,为3000余名运城籍在外优秀人才送去关心温暖;加强院士专家工作站跟踪服务,积极推动院士专家和企业联姻合作。搭建人才创业平台,先后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7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众创空间两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9个、重点实验室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科技孵化器1个,确保各行各业人才在更好的环境舞台成就事业、创造价值。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随着人才新政的深入实施,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识,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想方设法吸引人才、细心周到关怀人才的氛围日渐浓厚,河东大地正在成为各方人才施展才华、创业发展的沃土。
 
   打铁必须自身硬。全市组织系统始终把自身建设作为提升组织工作质量水平的重中之重,始终坚持从严治部、从严律己,带头开展党内教育,狠抓“三基建设”,持续建设“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模范部门,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组工干部,政治站位、理念思路、工作机制、能力水平、状态作风得到极大提升。
 
   百尺竿头思更进,策马扬鞭再奋蹄。全市组织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措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创新、务实前行,奋力谱写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新篇章,为“走进新时代,建设大运城”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